文章

「斬腳趾」避DHA? 小心寶寶腦細!

 

 

1 min to read
 
靳嘉仁醫生
婦產科醫生
 
作為準媽媽,除了想寶寶健康成長,亦期望他聰明伶俐,但原來想贏在起跑線便要從懷孕期開始準備,而其中需進補的便是DHA,因為它是寶寶發展腦部和視力非常重要的營養素。但部份孕媽咪一方便擔心食魚有重金屬,靠DHA補充劑又怕過量攝取造成血崩,其實只要進食符合國際標準的份量,並識得精明選擇補充方法,實屬安全。故準媽媽們毋須過度恐慌,更不用「斬腳趾避沙蟲」刻意避免進食含豐富DHA的食物,以免因攝取不足而錯過寶寶腦部和視力發展的黃金機會。


補充DHA助提升認知能力

DHA屬於奧美加3 (omega-3) 脂肪酸的一種,是發展胎兒腦部及視力等器官的重要元素,身體無法自然合成,須額外在飲食或營養補充劑中吸收。在懷孕後期,胎兒腦部及視力發展尤為迅速,對DHA需求量更高,因為母體是寶寶重要的營養來源,故建議準媽媽應從懷孕期開始攝取足夠的DHA。最近一項挪威的研究發現,在懷孕期間母體血液中DHA的含量,對其子女日後的解難能力有很顯著的影響,若母親在懷孕期補充足夠的DHA,寶寶的解難能力會更佳1。另外亦有臨床研究指出,補充足夠DHA亦有助減低兒女日後患上哮喘的風險,有助預防敏感症2 。而且補充DHA對孕婦亦有好處,研究證實能有效減低早產的風險3


國際指引建議孕婦每天攝取二百毫克DHA

根據國際指引,孕婦每天須補充不少於200毫克的DHA。而DHA的主要來源是海洋魚類,例如劍魚、旗魚、三文魚或吞拿魚等。不過,孕婦要留意深海魚所含有的重金屬例如水銀的含量,因過量吸收會對胎兒發展有負面影響。一想起吃魚,香港人一般都會想起壽司或魚生,可是孕婦是不能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!因為生吃會有較高感染李斯特菌的機會,嚴重會導致流產。所以準媽媽們更應密切小心從魚類吸收DHA。雖然飲食是攝取DHA最理想的方式,但亦有部份孕婦懷胎後口味突然轉變、出現「孕吐」或本身不愛吃魚、害怕魚腥味而抗拒吃魚。加上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夠餐餐吃海魚,孕媽咪的飲食未必能達到國際建議的攝取量,這時便要考慮進食補充劑。市面上所售的DHA補充劑可分為魚油或藻油兩種,兩者的化學結構一樣,功效相若。例如大部分提煉藻油的海藻是人工培植出來,而魚油一般會在製造過程中經過淨化雜質及嚴格的監管程序,同屬安全。孕媽咪應選購商譽良好、具國際安全認證如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(FDA)、歐洲食品安全局(EFSA)及符合本地品質法例要求的DHA補充劑,產品質量會有保障。同時亦應遵循廠商指引的建議分量進食,不應胡亂加減分量。


進食國際指引的份量並不會導致血崩

不過亦有不少媽媽是緊張大師,對DHA敬而遠之,因網上有傳言指懷孕期間吸收過多DHA會導致血崩,尤其是生產時會血流不止,所以緊張到連魚也不敢吃。其實這些情況屬非常罕見,與適量補充DHA 完全没有因果關連。世衛以及世界糧油組織(WHO/FAO) 都建議孕媽咪孕期攝取200毫克的DHA , 。只要在選購補充品時留意DHA的含量是否合乎國際指引標準,並諮詢醫護人員意見跟足指引服用,便不會發生上述情況。因噎廢食一味避開DHA,反而會影響寶寶的腦部和視力發育。


References:
  1. Braarud, H., et al. (2018). Nutrients,10(5), 529.
  2. Chen Hsing Lin, Richard F. Lockey (2017)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: In Practice, 5(6), 1798–1800
  3. Szajewska, H., et al. (2006).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, 83(6), 1337-1344.
  4. FAO. (2010). Food Nutrition Paper, 91, 1-66
  5. Koletzko, B., et al. (2008). Journal of Perinatal Medicine, 36(1).